“我們公司上周五剛剛通過SC認證,以后就可以帶著自己的茶葉到外地參展,把西陽茶的名氣打出去了。”白宮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、桃坪村赤樹坪茶廠老板林君亮說。據了解,這是梅江區西陽鎮第二家通過該認證的茶葉企業。
這是梅江區西陽鎮積極探索茶葉產業化發展,通過提品質、做品牌,努力開拓外地市場的一個縮影。
承祖志 建成五大高山茶區
記者日前前往清涼村,越往深山區,茶園面積越大,目之所及,茶山一座接著一座。據了解,目前西陽鎮共有櫻花、古村、知青、深山、梯田等五大茶區,分布在蓮花山脈間,集中在海拔700米以上坡地上。
西陽鎮茶葉協會會長鄭文珊介紹,西陽茶栽種始于唐宋,興于明清,盛于當代。從清代乾嘉年間起,居住在梅城附近的梁姓、侯姓、顏姓等家族遷居西陽高山,開拓茶園,其后人繼承祖志,不斷擴大茶田規模。至今,該鎮共有茶葉種植面積1.5萬畝,茶農1000多人,茶企、茶場、合作社300多家。“住在高山上,沒有平地,我們家家戶戶、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生。”清涼村茶農梁貞權說。
西陽茶聲名遠播,清涼山茶尤甚,位居梅州九大歷史名茶之首。據清涼山梓樹凹連發茶場老板梁海發介紹,每到采摘時節,就有各地茶商、茶友聞訊而來,有的茶葉剛炒好,轉眼就被搶購一空。“來到山里買茶的,要么是梅州人,要么是從梅州走出的客家人,外地茶商很少。”梁海發說。據鄭文珊分析,出現這種現象有兩個原因。首先,依照傳統技術制出的綠茶口味偏重,適合客家人飲用,卻不受外地市場青睞。其次,鎮上茶農多分散經營,多數茶農雖有經營執照卻無相關產品認證。而近幾年,西陽鎮茶葉種植面積擴大,茶葉產量隨之提高,西陽茶亟待走出圍龍。
求突破 建設茶文化產業帶
“十二五”初期,市和梅江區加大對精致高效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,西陽鎮兩年來共申報茶葉種植扶持獎勵資金56.2萬元。新一代茶農茶商“動”了起來,為西陽茶闖進更大的市場作準備。
“除了傳統的綠茶,我們還開發了紅茶、白茶、花茶、蜂蜜茶等不同類型和口味的茶葉,努力適應市場需要。”梅州市華發達家庭農場老板梁志發說,他正計劃和其他幾家茶廠聯手建設廠房,以申請SC產品認證,讓茶葉走出梅州。
除了在品質、品牌上下功夫,有的茶農還將目光瞄準以茶為主題的鄉村游、農家樂。清涼山苑興茶莊老板熊苑興說:“我現有100多畝茶園,還有50畝茶田正在開發,計劃建設具有觀光、娛樂、食宿功能的休閑木屋,發展茶園特色鄉村旅游,預計三年后建成。”
為做大做強茶葉產業,西陽鎮黨委、政府積極爭取各方支持,加大資金投入,完善茶區用水、用電、道路、通信等基礎設施,成功申報清涼山茶制作技藝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開展茶園開發管護、制茶工藝規范、茶葉品牌宣傳、茶產業規劃等系列活動,去年還成立了茶葉協會。
“西陽鎮茶葉種植歷史悠久,且生態環境好,有發展茶葉產業的良好基礎。”市農科所相關負責人說,近年來,市農科所多次組織茶農參加學習培訓,為西陽茶葉種植提供了技術和智力支持。“目前,我們正在探索通過加強規劃、組團參展、注冊商標、平臺推介等方式,促進茶葉產業化、品牌化、市場化發展,建設茶文化產業帶。”西陽鎮黨委書記廖乾金說。
|